造性地工作
一一《干法》一書的心得
作者:周毅 朗讀:黎靜
《干法》是幾年前院長薦讀的一本書,最近又看了一遍,使我對工作有了新的認識,也想把文中內容分享給大家。作者稻盛和夫,是日本的一位傳奇人物,創造了很多奇跡:27歲開始創業,讓瀕臨倒閉的企業京瓷成為世界500強;78歲時受日本政府懇請,出任破產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長,僅僅一年時間讓日航起死回生,并創造了日航60年歷史上的最高利潤......
此書講了稻盛和夫怎樣從基層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途徑。
你想獲得事業成功和人生的幸福嗎?
稻盛和夫先生說: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。如果熱愛,你就能全身心投入。如果你全身心投入,就會產生良好的工作結果,就會得到周圍人的肯定。有了別人的肯定,你就會有了自信。而這會讓你更有動力投入工作。這是個良性循環。
對工作的熱愛就能燃起激情。69歲時,稻盛和夫每天還要工作12---15小時,星期天和節假日也不例外。家人、朋友、同事還都擔心他的身體,可他樂在其中,精神充沛,信心十足,“不知老之將至”。這樣,才創造了在他78歲時讓日航復活輝煌的奇跡。
對工作的熱愛能激發靈感。有一次,稻盛和夫和他的團隊在研發新型陶瓷產品:首先需要將原料粉末固定成型,然后放進高溫爐內燒結。板狀新型陶瓷制品燒結時,最初不是這邊翹起,就是那邊彎下去。為了找出產品翹曲的原因,他們多次試驗,但是無論怎樣改善,產品還是像會動的生物一樣,蜷曲起來。看著看著,稻盛和夫實在沉不住氣了,就想把手伸進觀察孔中把產品從上面按壓住。就在他想伸手按壓產品的瞬間,突然靈感來了:“在高溫燒結時,只要從上面將產品壓住,它不就不會翹起來了嗎?”問題得到圓滿解決,平直的產品做出了!
對工作的熱愛能陶冶人格。“工作造就人格”,當全身心投入到自己該做的事情中,聚精會神,精益求精,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,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。用真摯的態度,正面面對生活、工作、經營中的問題,絕不逃避,拿出勇氣,用良知去應對解決,這個過程本身就能提高心性。在工作中如果急功近利,就好比“向沙漠中灑水,在激流中打樁”。每天不做工作,吃喝玩樂,沒有目標,長期過這樣無聊的生活,不但會喪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東西,會與家人、朋友的關系惡化,也將找不到人生和工作的意義。獲取心中快樂的前提是勞動,通過工作人可以體會到工作帶來的快樂。
對工作的熱愛能獲得天助。天道酬勤。只要熱愛工作,只要抱著純粹的動機、強烈的愿望,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,就能感動上帝,獲得天助。雖然這個好像有點迷信,但是卻道出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”的真理。書中講有次稻盛和夫在研究“鎂橄欖石”的新材料中,廢寢忘食、苦思冥想、不停實驗,對怎樣解決“粘性”問題,可謂絞盡腦汁卻不得要領。那天他正在一邊想這個問題,一邊走進實驗室,突然,他踢倒地上的一個裝著松香樹脂的容器。靈臺透亮,他腦海里突然閃出制作“粘合劑”的方法,最后也真通過實驗成功解決了令他頭痛的難題,他稱那一瞬間為“神的啟示”。
有些年輕人到工作崗位上,覺得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,就抱著勉強接受、不得不干的消極態度,對分配給自己的工作總是感到不滿意,怪話連篇、牢騷滿腹,這樣下去的人生是白白虛度。不如先喜歡上自己的工作,腳踏實地,從眼前做起。只要喜歡,就會不辭辛苦,不把困難當困難,埋頭工作。有了力量,就能做出成績,有了成績,就能獲得大家的好評。有了好評,就會更加喜歡工作。
稻盛和夫先生還說,在工作中,要有“完美主義”的理念,不管多么細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,投入100%的力量。在工作中有了“完美主義”才能做得出色。工作中有了99%的努力,1%的差錯和疏忽,可能就會前功盡棄。這也使我聯想到作為醫護人員,我們在工作中更要注重細節,對待病人要100%的細心、用心。“創造性地工作”,稻盛和夫說,“不滿足于現狀,總想做得更好,總想不斷提升自己。每天一點地鉆研創新,日新月異,今天比昨天進一步,希望做得更好,這種上進心是工作和人生中重要的,也是進入真正‘創造’之門的秘訣。”
冬天越寒冷,梅花開得越燦爛。人也一樣,不體驗痛苦和煩惱,就很難有大的發展,就不能抓住真正地幸福。
本文是【http://www.wanyamall.com 宜陽縣中醫院】原創,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
地 址:http://www.wanyamall.com/home-newsinfo-id-17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