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,有一群人,他們雖然不在一線,卻離病毒最近,他們雖然不被人知,卻在默默付出,他們就是宜陽縣中醫院檢驗科PCR實驗室工作人員。
根據疫情防控總體部署,宜陽縣中醫院從無到有,建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,在我縣率先開展PCR業務,走在了縣精準醫學檢驗和區域醫學檢驗的前列。
核酸檢測實驗室內,工作環節層層細化,從個人防護到環境監測與消毒,從標本接收、滅活、試劑添加,再到標本核對掃碼,最后再到核酸提取,擴增傳送,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動作,都要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去做,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。
有人說,PCR實驗室是“與世隔絕”的地方,在密閉的實驗室內,他們每天與病毒“面對面”打交道,穿上密不透氣的防護服,每個班下來就是六七個小時,期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,悶熱、饑渴,始終不叫一聲苦、不喊一聲累,兢兢業業地高標準完成所有工作。
隨著核酸檢測數量不斷增加,由每天100多標本,增加到每天1000多,他們與時間賽跑,加班加點、開足馬力檢測,最忙的時候,他們早上八點來上班,凌晨三點鐘才能下班。
無論工作日還是節假日,實驗室總是燈火通明,他們忙碌的身影從未停歇。他們說: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關系到全縣人民的安全,我們必須全力以赴,爭分奪秒。我們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,每一次加樣都是一份使命,每一份報告都是一份責任!”
“能干,吃苦耐勞,認真負責”是同事對他們最多的評價,他們一絲不茍,每一個環節,每一個步驟,每一個細微之處都不放過,始終如一地堅持周全細致。
他們是“排雷工兵”,在成千上萬個待檢測的標本面前,他們是距離病毒最近的人,但他們從未膽怯,而是迎面而上,將這片雷區變為安全區;他們是“與時間賽跑的人”,不管標本有多少,不管檢測一個標本要經過十幾道步驟,過程多么復雜,他們都要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,做出最精確的檢測結果,早一分鐘檢測出結果,返鄉、外出人員就能早一步取到報告;
他們是“最抗餓的人”,十幾個小時甚至二十個小時,只吃一餐飯、一杯水,只為了少去一次廁所、少脫換一次防護服,多一點檢測的時間,早一點做出檢測報告。他們說:“2020年在堅守中度過,堅守、執著、不退縮,用堅毅直視疫情,2021年,我們繼續站在一線,為全縣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奉獻自己的力量?!?/span>
就是這樣一群幕后英雄,詮釋著核酸檢測崗位人員的情懷,平凡鑄就偉大,奮斗不負韶華。(付倩倩/文)
本文是【http://www.wanyamall.com 宜陽縣中醫院】原創,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
地 址:http://www.wanyamall.com/home-newsinfo-id-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