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1984年8月參加工作。光陰荏苒,屈指算來已三十七年。從當年一個懵懂無知的醫學生成長為外一科主任,一路走來,感受頗多。
醫學知識浩如煙海,需終生學習;醫生這個職業神圣而艱辛,需終生奮斗。三十余年的外科臨床工作,有成功的喜悅,也有失敗的痛苦;享受過病人及家屬的感激,也忍受過不被理解的委屈,甚至是扎心的屈辱。曾經困惑,曾經迷茫,甚至想改行。可靜而思之,無論社會怎么變化,醫生的職責就是治病救人,忠于職守是我的立身之本,行醫路漫漫,醫生當無愧于心:當看到一個個危重病人經過努力搶救、治療而轉危為安;一臺臺手術圓滿完成,病人及家屬喜悅的笑臉,心中釋然:做一個稱職的外科醫生,無悔無怨!
臨床業務工作中,可能遇見這樣或那樣的疑難險重病例,處理起來非常棘手。你會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,能力的不足。怎么辦?唯一的答案是:只有通過自己努力再努力,并利用團隊的力量,借助專家的智慧,集思廣益,迎難而上,在一點點啃掉硬骨頭的同時,自己也得到了經驗的積累和業務水平的提高。
外科是手術科室,臨床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要有強力的團隊合作精神,一個醫生的業務水平再高超,也不能一人完成普通的闌尾炎手術。所以一個科室工作能否順利開展,精誠團結非常重要。我們科室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形:在危重病人的搶救和手術中,無論你在何時何地,一接到電話,大家立即到位,齊心協力投入工作。待到病人從死亡線上回歸,伴隨著我們的不管是晨曦、暗夜,黃昏、午夜,或者是暖陽、寒星、清風、冷月,我們都覺得天地明媚,身心愉悅。科室里,大家都坦誠相待,親如一家,齊心勠力,同舟共濟。大家明白:同一科室是緣分,是一生的緣分。這是一種很可貴的協作精神,我們很珍惜這種友誼,精心呵護和培養。
外科業務要求醫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嫻熟的動手能力,隨著醫學的發展,各種新技術新業務層出不窮。這就要求外科醫生必須反復學習進修,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。問渠那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!我們科室近年來持續堅持醫生進修、輪訓,包括高年資醫師及科主任。大家不斷取經,交流經驗,這樣,年輕醫生進步快,資深醫生經驗多!
科室工作千頭萬緒,醫生護士層次千差萬別,管理是重點,也是難點。作為科主任,要善于發現每位醫護人員的優點,揚長避短;不求全責備;讓大家開心而主動的工作而不是被動聽從安排。當然,原則問題不能姑息遷就,要立場鮮明,責任到人,敢于管理。另外,作為科主任,要有樂于奉獻、先人后己、大公小私的情懷,才能讓大家心悅誠服。不然,就得下課!
在醫德醫風方面,我的體會是這樣的。病人來我科就診或住院,他們是把生命和健康交給了我們!人世間還有什么堪比以命相托的信任?我們只有把病人當家人、當親人、當朋友,當熟人,設身處地的解除他們的病痛,才能不愧對這身潔白的工作服,才能無愧于“醫者父母心”的贊美。這樣我們的心靈就會升華,超然而脫俗,成為一個稱職的醫生,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醫生。
三十七年的風雨歷程,堅守——外科醫生的漫漫行醫路。
作者 劉予新
本文是【http://www.wanyamall.com 宜陽縣中醫院】原創,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
地 址:http://www.wanyamall.com/home-newsinfo-id-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