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醫精誠濟蒼生
——記宜陽縣中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丁立輝
作者:張佩
大醫精誠,出自中國醫圣、唐代孫思邈所著的《備急千金要方》的第一卷,用這個詞,來形容宜陽縣中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丁立輝,一點都不為過。
陽光帥氣,沉穩內斂,溫文爾雅,這是丁立輝給筆者的第一印象。隨著采訪的深入,丁立輝主任德醫雙馨的形象在我心中漸漸高大起來。
十年磨一劍 花香傲苦寒
丁立輝1998年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,同年參加工作。2008年被分配到縣中醫院血管科工作。
自2008年至今,這十余年,他先后在內科、急診科、心血管科崗位上工作過,使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,他的醫技從理論到實踐,發生了質的飛躍。為了攻克血管科界的醫學難題,他研讀了中西醫相關的醫學經典,同時不斷學習新知識,如《黃帝內經》《金匱要略》、《心血管介入規范》、《現代心臟病學》等等幾百萬字的醫學專著,同時,不斷提高業務能力,在2020年通過了主任醫師評審,是宜陽縣最年輕的主任醫師!
他說,醫生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,不斷提高醫療水平的職業。為了提高醫療技術多次在上級醫院學習心血管介入技術,2018年通過國家介入培訓基地考核,擁有國家冠脈介入資質,學成歸來后為了職責和病人,24小時手機從不關機,記不清楚有多少個深夜,從被窩里趕到醫院,指揮參與危重病人搶救治療,在導管室穿著厚重的20多公斤的鉛衣,冒著可能致癌的風險,挽救了大量危重心血管病病人,特別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,及時開通血管,使病人轉危為安,獲得同行及患者的高度認可。
面有豐富經驗,特別對冠心病、急性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等危重癥診治有獨到之處,他逐漸成為宜陽縣中醫院血管科界的“當家人”!
感人的故事 高尚的醫德
2010年冬天的一個夜里,當時在急診科工作的他,接收到一個83歲的高齡男性病人,既往有心臟病、肺氣腫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等多種病變,病人入院時咳喘、呼吸困難、全身水腫,精神差,但剛到病房病情急轉直下,很快出現昏迷,心律失常血壓低,作為值班醫生的他立即給與搶救,給與吸氧監護,抗炎平喘糾正心衰及呼衰,吸痰并同時應用呼吸機,家人也感覺老人多種慢性病,確實很危險,可能不行了,也說不行了就回去……但丁立輝沒有放棄,經過和醫護人員一晚上的奮力搶救,病人逐漸生命體征好轉,病人意識恢復,所有的醫護人員松了一口氣。但是沒想到,病人第二天上午突然出現消化道大出血,大口大口的吐血,病人的情況危急萬分,但作為主管醫生,立即止血補液治療,聯系血站緊急輸血,他一直守在病人病床前認真觀察生命體征,及時發現危重病情變化并及時積極處理,經過輸血并再次搶救治療,老先生的血止住了,血壓心率呼吸也穩定了,病人得救了,家屬感激不盡,雖然兩天兩夜,他一直沒有休息,但救活了一個瀕死的病人,實現了醫生的價值,才是做的幸福!
“生命所系,性命相托!”丁立輝深有感觸地說,這是醫務人員神圣的職責!
2020年夏天的一個早晨,急促的手機鈴聲把他喊醒,有一位急性胸痛病人到醫院,需要盡快會診手術,他馬上趕到醫院,詢問病史,胸痛將近1小時,一看病人的心電圖,廣泛缺血改變,考慮患者情況,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,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排除,需要盡快冠脈造影明確病變,必要時支架植入,同患者溝通后同意造影,一鍵啟動導管室,完成造影后一看,前降支狹窄99%,立即開通血管植入支架,病人很快癥狀緩解,后來聊天才知道曾經聽過丁主任講過課,關于心血管的健康知識,內容很多不記得了,但記住一條,胸痛胸悶超過30分鐘,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,需要馬上到胸痛中心,就是記住這個,才聯系到了醫院,及時就診,避免了猝死等惡性事件。
勤奮耕耘 杏林佳話
“一分耕耘,一份收獲”。從醫23年,他憑著對醫學事業的執著和熱愛,不忘“救死扶傷”的初心,牢記“醫者仁心”的使命,先后榮獲了諸多榮譽稱號:
宜陽縣中醫院心血管科副主任,宜陽縣胸痛中心醫療總監,主任醫師。
中國卒中學會心血管分會心臟重癥委員會委員;
河南省老年學和老年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;河南省中醫藥學會心臟介入分會委員;
河南省心衰中心聯盟培訓專家組專家;
河南省房顫聯盟專家組專家;
河南省微循環學會血栓栓塞病分會青年委員會常委;
先后榮獲“洛陽市醫德標兵”;
“洛陽市技術創新能手”“洛陽市五一勞動獎章”;
“懸壺濟世杏林春,大醫精誠濟蒼生”!衷心祝愿丁立輝主任在醫學事業道路上愈走愈遠,抒寫出更多人生精彩篇章!
作者簡介
張佩,喜歡文字,酷愛寫作。
本文是【http://www.wanyamall.com 宜陽縣中醫院】原創,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
地 址:http://www.wanyamall.com/home-newsinfo-id-59.html